星期五, 1月 14, 2005

溫室效應

‧ 【中國觀點】

溫室效應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wenshi xiaoying
【中文詞條】溫室效應
【外文詞條】greenhouse effect
【作  者】毛節泰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天文學/天文學/太陽系/行星/金星/溫室效應


大氣對於地球的保暖作用的俗稱。大氣對於可見光有較大的透過率﹐但對於紅外輻射則有相當程度的吸收(見大氣吸收光譜)。到達大氣頂的太陽輻射能大約有50%可以到達地表而被吸收(見大氣環流的能量平衡和轉換)﹐使地面增溫。由於地表溫度低﹐地表輻射幾乎全部在紅外波段。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能吸收大部分地表紅外輻射﹐使大氣變暖。大氣本身也放出紅外輻射﹐其中一部分向上傳播﹐經大氣的吸收和再發射﹐逐步傳向外空﹔另一部分向下傳播而為地表所吸收。所以地表除向外輻射能量外﹐還接收到相當一部分大氣向下傳播的紅外輻射﹐它大大地減少了地表的淨向上輻射。如果不存在大氣﹐地球處於輻射平衡狀態之後﹐其等效黑體溫度可達255K﹐而實際的地表平均溫度比這個溫度還高出數十度。大氣的這種使地表溫度昇高﹐使地球維持較高溫度下的熱平衡的作用﹐和玻璃溫室有相似之處﹐所以稱為溫室效應。(……詳全文)


‧ 【西方觀點】

溫室效應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溫室效應
【外文詞條】greenhouse effect

知識分類:自然科學篇>地球科學(地理學家、地質學家)


隨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某種其他氣體增多,地球表面和大氣層下部有增強趨勢的變暖現象。來自太陽的可見光輻射線到達地表並使之加熱。一部分這種熱能又以長波紅外輻射形式被地表反向輻射回去,其中很大部分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分子所吸收,一部分作為熱能反射回地表。這大致同溫室窗玻璃所產生的效應類似︰溫室窗玻璃能使可見波段的日光透過,但把熱量阻止在室內。

這種紅外輻射的被捕獲促使地表和大氣下層變暖,溫度比沒有大氣的情況下要高。由於現代工業社會普遍燃燒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引起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使得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可能得到加強,亦可能造成長期的氣候變遷。其他微量氣體,如氯氟烴、氧化亞氮和甲烷之類在大氣中濃度增加,可能也會使溫室條件更加嚴重。據估計自工業革命開始,大氣中二氧化碳量增加了30%,同時甲烷量增加了兩倍。今日美國承擔所有人類製造的溫室氣體排放的1/5左右。亦請參閱global warming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