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25, 2004

龜山島海底怪方蟹專吃熱泉噴口浮游生物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鄭明修以五年時間,在宜蘭外海龜山島海底富含琉璜的熱泉噴口旁發現為數上千萬的怪方蟹,牠們靠著被噴口煙柱殺死的浮游生物而存活,這項發現被刊登在二十四日發布的NATURE期刊。(圖由鄭明修提供)

龜山島海底怪方蟹專吃熱泉噴口浮游生物

------------------------------
【大紀元12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四日電)經過五年的研究,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鄭明修首度解開了一個謎,宜蘭外海龜山島海底富含硫磺的熱泉噴口旁有為數上千萬隻的怪方蟹,牠們靠著被噴口煙柱殺死的浮游生物而存活,這項發現被刊登在最近一期的NATURE期刊。
這些淺海噴口位於龜山島東北方附近海域3公尺到30公尺深,屬於沖繩島弧的一部份,這個不尋常的系統噴口所排放的硫磺煙柱和氣泡的酸度極高,且富含硫磺物質,九個大型噴口在任何時間的出口溫度均在攝氏65度到116度,一般生物難以在這種環境中生存。

鄭明修表示,目前對於動物生活於深海熱泉噴口的生態調查研究非常多,但深度少於200公尺的淺海系統所知有限,相較於深海熱泉噴口附近豐富的生物種類,淺海熱泉噴口的動物歧異度偏低,生態系統也很簡單,目前只有包括怪方蟹在內的兩種短尾亞目螃蟹。

鄭明修指出,過去不清楚怪方蟹的生態,但是他發現怪方蟹會用剛毛的螯指尖端在海床上覓食,但日常食性不清楚,但這些數量層層疊疊,多達千萬隻的 (每平方公尺364隻以上)怪方蟹到底靠什麼維生引起他的好奇。原本以為怪方蟹吃硫磺菌為生,後來發現並非如此。

鄭明修研究團隊幾年來冒著生命危險觀察怪方蟹在水域平靜時,會成群從硫磺礦縫隙中湧出,開始在幾平方公尺範圍的海床上瘋狂進食,而且解剖怪方蟹時,發現內臟充滿了浮游動物,而且從怪方蟹的口器和胃糜更可確認怪方蟹是食腐者。

研究團隊在水域理想的狀態下,觀察到細微顆粒緩緩落在噴口四週,甚至還有魚類的屍塊,再分析海水樣本,則發現高濃度的無機顆粒與死亡或昏迷的浮游動物,當海水較平靜時,硫磺煙柱向上噴發,立刻殺死任何經過的有機體,然後如雪花般的落在海床上,怪方蟹便出動搶食,若海流較強時會帶走浮游生物,怪方蟹只好再回到縫隙內。

這項發現解開了為何怪方蟹可以生活在此一極端有毒的棲地裡,不但沒有天敵,還能維持如此龐大族群的謎。鄭明修說,1975年日本東部的小笠原群島在火山爆發後生成一個新島,日本的研究人員也在當地水深10公尺到70公尺深處發現怪方蟹,不過數量每平方公尺十餘隻;此外在紐西蘭外海的淺海火山也發現過怪方蟹。

未來鄭明修將進一步研究水深30公尺以下的怪方蟹的毒性,以及怪方蟹如何排除體內的硫化物。

12/24/2004 8:06:02 PM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