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07, 2004

魚鰭刺身 感染海洋弧菌 魚販喪生

嘉義市永和市場魚販賴董換上月下旬為顧客處理魚體時,不慎被魚鰭刺傷右大腿,因感染海洋弧菌,造成敗血症,前天不治。嘉義基督教醫院內科部主任許國忠指出,由於海洋弧菌不易診斷出來,容易延誤就醫,死亡率超過五成。

警方調查,在市場賣魚的賴董換(女、五十七歲)上月廿三日下午二時為顧客處理魚體時,右大腿被魚鰭刺傷,當時感覺頭暈、惡心,身體不適,家人將她送往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掛急診,因惡化成壞死性筋膜炎,組織嚴重壞死,當天轉送台中榮總,延至前天不治。檢警昨天驗屍,確定死因是感染海洋弧菌,導致敗血性休克死亡。

曾任嘉基感染科主任的內科部主任許國忠醫師說,海洋弧菌是普遍生存在海洋中的一種菌,在熱帶及亞熱帶海洋地區最常見,和霍亂弧菌屬同一類病菌,每年八至十月是這種病例的好發期。

許國忠表示,感染海洋弧菌有兩種途徑,一是生食,如生魚片或生蠔等含有海洋弧菌的海鮮,二是由皮膚傷口感染,門診中就見過釣客不慎割傷皮膚,或腳部有傷口在沙灘漫步,導致海洋弧菌趁虛而入的病例。一般而言,海洋弧菌易侵襲免疫力差、肝硬化、酒精性肝炎、糖尿病及腎衰竭等患者;至於常吃類固醇藥物的病人也是容易感染的族群。

若是生食感染,潛伏期約十二小時至四天,會有腹痛、惡心、嘔吐、腹瀉及發燒等症狀,再伴隨下肢皮膚疼痛,接著出現紅腫、全是血水的水泡和潰爛,然後休克;由於病發快速,加上不易診斷,致命的機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至五十七。如果由傷口侵入,十二小時內皮膚就會有紅腫及水泡,細菌破壞肌肉組織,最後成為壞死性筋膜炎,醫師必須將潰爛處挖掉,甚至切除、截肢。

許國忠強調,殺死海洋弧菌的不二法門就是熟食,因海洋弧菌和霍亂弧菌一樣,在高溫下難以存活;海邊戲水時,身上若有傷口要特別注意,避免海洋弧菌入侵。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